比拉庫佩為南印較大的藏人屯墾區,人口約有2.5萬人,義診地點之一的SOS藏人學校就位處其中。女校護提辛(TenZin)表示,學校內有超過1000名的孤兒、單親及貧苦兒童,義診團來之前,學生不太懂刷牙,甚至還有用樹枝代替,牙齒不舒服時只能先忍耐,「集滿一定人數」后,才能帶去車程2小時、甚至6小時的大城市醫院。
第3年參與義診的牙醫師薛文崚說,看過最夸張的案例,曾有藏人小朋友因為不懂怎么保養牙齒,蛀牙到就只剩下一邊幾顆牙齒能勉強進食。
由于北醫大前幾年來過SOS學校義診多次,他說,有受過衛教宣導的小朋友,牙齒狀況都比想像中還好,甚至優于臺灣同年齡的小孩。
不光就醫,就連前進印度義診也不容易,除了水土不服等問題,醫療條件與不確定性也高,沒有專用牙醫診療椅,只能把桌子併起來充當病床,牙醫師一整天都得自己彎著腰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海外醫療服務團7月下旬,前往印度進行牙科義診與口腔衛教宣導,該服務邁入第10個年頭。今年醫生與學生團隊,走訪南印度較大藏人屯墾區比拉庫佩(Bylakuppe)的藏人學校與當地藏人、印度身障中心,協助進行牙科治療與衛教宣導,希望在當地醫療資源不便之下,也能讓孩子們有口健康的牙。
北醫大醫療服務團長蔡劼修指出,印度電壓很不穩定,帶來3臺行動診療箱沒幾天就燒壞2臺,還得跟SOS學校情商過去捐贈的頂替著用。但以SOS為例,目標仍每天要治療逾120個學童。
這次義診地點之一的Karuna Home身障中心,由闊倍(KHUBE)仁波切擔任校長,并收容35名貧苦的重度身心障礙學生。闊倍仁波切坦言,由于學生包含智能障礙、腦性麻痹等狀況,附近印度牙醫都不敢來看,也不容易治療或預防。
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恒惠指出,身心障礙牙科在臺灣也剛興起。義診現場就有身心障礙者因害怕尖叫,或身體障礙會不自覺動作,這些都要有人用被單綁住壓制,并按摩嘴邊肌肉放松與張口器固定嘴巴等輔助,才能保持醫生與病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