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治療應用笑氣鎮靜和麻醉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在牙科治療過程中,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吸入笑氣和氧氣是目前國際上公認安全、有效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口腔醫師經過培訓認定后,可以獨立操作該清醒鎮靜技術。由于資金、設備及理念諸多原因,我國開展此項技術比較晚。2006年以來國內一些專科醫院和口腔診所相繼開展此項技術,目前在國內逐步普及,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中華口腔醫學會于2009年成立了口腔鎮靜鎮痛臨床技術規范、操作指南編寫專家組,目的在于規范和指導我國笑氣.氧氣吸入鎮靜技術在口腔科的開展。專家們經過充分調研,查閱了大量資料,制定出我國第一部口腔臨床應用笑氣一氧氣吸入鎮靜技術的規范和操作指南,以指導和促進此項技術在我國安全、有效地開展。第一條鎮靜和無痛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根據意識由淺到深依次分為抗焦慮(minimalsedation,anxiolysis)、有意識鎮靜(moderate sedation oranalgesia,conscioussedation)、深鎮靜(deepsedationoranalgesia)和全身麻醉(generalanesthesia)。第二條笑氣-氧氣吸人鎮靜技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對經過選擇的患者通過吸入適當體積分數的笑氣一氧氣混合氣達到抗焦慮或保留意識鎮靜的行為管理技術。
該技術的特點:
1.起效快、鎮靜深度易控制、恢復快速完全:對部分患者還能有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
2.鎮靜水平不同反應不同:當鎮靜水平為抗焦慮(笑氣體積分數<50%)時,患者對術者的言語刺激可做出與其年齡或認知水平相應的反應;當鎮靜水平為有意識鎮靜時,患者對言語刺激或觸摸刺激會做出適當反應;對疼痛刺激的逃避反應不包括在以上反應中。
3.使用該技術時,患者應處于有意識鎮靜狀態:患者各種保護性反射都存在,并能在保持自主呼吸的情況下維持呼吸道通暢和正常分鐘通氣量,醫務人員不應期望患者進入睡眠狀態,或達到對治療的完全配合,或替代局麻的鎮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