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都不知道在忙什么,總之是暈頭轉向的。 有哪些不足,望戰友提出寶貴的意見。
此博文有很多早期的病例,不是很嚴謹;口腔臨床是一個變化很快的技術,加快腳步,跟上世界的步伐……有你有我,咱們一起提高。
4年前的病例,患者不同意拔除多生牙,通過根管治療,暫時使用……建議定期復診。
一個側切牙
分別是第三牙,第五牙
第五牙,需要根管再治療……根分歧比較多。
下五,緊密側壓后,可以出效果……
下六,近中根……
下7,遠中……

以上這些都是我早期的病例,通過大量的隔濕棉條或者護士吸唾,隔離口水。拍片的時候髓腔用濕潤的棉球封閉。 現在不推薦了,橡皮障是根管治療的必需品
很多交通支、側支……是很難發現的,但是牙齒是一個三維立體圖。
我們應該如何重建立體影像,如何做一個3D診斷呢?
封氫氧化鈣糊劑,感覺應該是存在側支的;十天以后氫氧化鈣部分吸收……最終根充:如圖
第一個圖,當某一個牙齒有側支的時候,往往另外的牙齒也是如此。
第二三圖,懷疑牙髓牙周聯合病變
中切牙外傷多年未治療,懷疑有隱性裂痕,建議拔除。此小伙子渴望保留牙齒,我只好把它當一幅作品去完成……
下5封氫氧化鈣糊劑后根充,
橡皮障是根管治療的必需品,沒它我不太敢RCT了,但是操作難度比較大,連拍片的難度都會變大,所以現在都是暫封以后再拍……
下六
下六七 的遠舌常常存在一個小牙根,您是否非常留意它呢?
下六七 的近中通常存在管峽,您都如何處理?
六七 的近中通常存在管峽,您都如何處理?


我們應該如何重建立體影像,如何做一個3D診斷呢?
上面的圖可以看清楚嗎?
近中根是不是有點意思?
這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近中根存在管峽,
另一個難點:遠中根尖孔為閉合,應該如何處理呢?
管型預備的原則:
建立外形
便利形
洞型的清理
固位形
抗力形
預防性擴展
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在臨床如何實施呢?
同一顆牙齒,換一個角度更精彩;
同一件事,換一個思路更寬廣。
下7 常見的 C 型根管,中國人比例多少,歐美是多少?
充填不到位,密度不夠,對長期效果會有什么影響?
這是同一個人的牙齒,上六的MB1 MB2竟然也有交通支……那么另外的牙齒,肯定也少不了。
更多關于MB2 MM 等額外根管的預備、沖洗、充填技巧,在下一篇和大家交流,希望拋磚引玉,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寶貴意見。